当前位置 :主页 > 旅游资讯 > 内容正文

北京古观象台

【 发布时间:2019-01-11 】

 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,是由元代大都城的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高台砖砌修筑。现已经改建为北京古代地理仪器陈列馆,属于北京地理台。 古观象台始设于元代,原名“司天台”,明正统七年改名“观星台”,并复制了一套仪器。明代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、简仪、浑象仪(天球仪)等,台下是紫微殿、漏壶房、晷影堂等修筑,内置圭表、漏壶等仪器。清代时,并更名为“观象台”。 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上古老的地理台之一,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光芒成就的历史见证,它以建筑完好、仪器精巧、保存完好,观测历史悠久和在货色方文明替换中的共同位置而闻名于世。 从建国门立交桥下穿过络绎不绝的车海,远远就能看到西南角一座灰砖砌成的庞大高台,似一座神秘的古堡,幽幽地吸收着人走近,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北京古观象台。 北京古观象台属于自然科学类遗址博物馆,占空中积约10000平方米,修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。其主体建筑是观象台台体,为明代砖构造的灰色城堡式高台。目前台上陈列着八架清代大型铜制地理仪器,属于国度级文物,隶属修筑主要是一套明代四合院。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(1442年),明初定都南京,建观星台于南京鸡鸣山山顶。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,但宋元两代的地理仪器依然留在南京,继续进行地理观测。因此在北京设立了“行在钦天监”,在元太史院旧址办公,并就近在齐化门的城墙上进行目视观测。明正统二年(1437年)春,明廷派人到南京用木料仿造宋代的浑仪、元代的简仪、圭表等,运回北京校验后,按木样铸成铜仪。 明正统七年,应用元大都东南城角楼的旧址修建地理台,当时称为观星台。台体为砖构造,外呈上窄下宽的方台状,台高约14米,台顶南北长20.4米,东西长23.9米。台西侧和北侧有马道供人登台,台中心有圆拱形门洞。正统十一年(1446年),为“便窥伺调品”台下还新盖了晷影堂。北京古观象台及台下紫微殿等附属修筑群就此初具范围,和咱们今天所见到的规模和规划,已相差无几。 有史可考的北京古代观象台和天文仪器的历史,以至可以上溯至辽、金时期。公元1153年金在北京建设金中都,就设有“太史局”和“候台”,初期的观测设备主要是辽代遗存器物,以及大量在“靖康之难”中从北宋都城汴京掠夺的天文仪器。元代是中国天文观测的绝后高峰,至元十六年(1279年),王恂、郭守敬等掌管在元大都城东南角(今古观象台西北侧)建设起“太史院”和“司天台”,这实际是北京古观象台的真正前身。 交通 乘1路公共汽车北京站下 乘地铁到建国门 门票:10元 开放时间: 09:00 - 20:00 地址: 北京市东城区东裱褙胡同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