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主页 > 热点资讯 > 内容正文

“乡村振兴看北京”系列报道 一粒种子改变北京城市副中心于家务乡

【 发布时间:2022-11-16 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植物工厂里,菠菜等绿叶蔬菜在“床”上无土栽培;温室大棚里,太空番茄、航天辣椒垂挂在藤蔓上;乡间田野里,农民忙着采收大白菜……金秋时节,北京城市副中心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里一派丰收景象。

“十年前,我们成立了国际种业科技园区,全力打造种业之乡;十年后,园区成为首都农作物创新主体集聚、人才集中、要素活跃的种业创新基地,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,带动了农民增收。”于家务乡党委书记陈树立说。

“一粒种子改变世界”,十年前播下的那颗产业“种子”经过培育和发展,如今结出甜美果实,真真切切改变了于家务乡。

攥紧中国种子
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,若要产业兴旺必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。于家务乡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拓展区南部,面积65.37平方公里,下辖2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,“通州区加快推进南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,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走一条什么样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。”陈树立说。

种业是农业的“芯片”。面对国外种源挑战,唯有攥紧中国种子,才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。国家提出,要开展种源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,打一场种业翻身仗。北京印发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》提出,聚力打造“种业之都”,建设现代种业创新中心。

“搞育种,最需要的是符合条件、长期稳定的育种基地。然而北京市区土地稀缺,难以满足科研需求。”一位农业育种领域专家说。

2011年7月,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在于家务挂牌,集品种技术研发、试验、展示示范于一体,聚力种业振兴、打好种业翻身仗。于家务乡从此播下了种业产业发展的种子。

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。 于家务乡党群工作办宣传科供图

经过十年发展,园区建成3万亩育种基地,建立了千亩新品种展示基地,还建设了约2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和种苗车间,配建了一批规模化、宜机化、智能化的现代化蔬菜生产设施设备。目前,园区已吸引60余家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入驻。

播撒科技种子

2021年,北京市领导在于家务乡调研时强调,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,要抓好“种业”这个第一产业中的“高精尖”,积极开展重要品种选育和种源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,打造种业创新高地。

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于家务乡推动科技农业小城镇建设,全力打造种业之都创新示范区。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是北京市以种业为主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,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种业科技特色基地。十年来,高端种业创新要素不断向园区集聚。

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说:“园区与12家国内农业顶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,建立了15个农业科技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,聘请多名专家院士组建了顾问团队,培育孵化了10余家科技型企业,为园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”

2021年10月,园区标志性建筑——综合服务楼启用,建筑面积8.2万平方米,成为北京市最大的种业科技科研楼。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作为园区研发中心,以生物育种为核心,汇聚种业高端人才、龙头企业及种业服务等第三方相关机构,构建“育繁推”一体化高端、可持续发展的种业产业链,全力打造全国种业科技新高地。

率先入驻的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服务平台位于综合服务楼三层,在这个大平台上研发出国内首个高通量自动化DNA提取平台,建立了番茄等主要农作物分子检测技术体系和农作物DNA指纹图谱库,以及品种身份鉴定和种子质量检验检测等技术体系。

“我们借助先进的分子育种仪器和设备,能用最短时间精挑细选出最优质的种子,提速新品种选育,助力解决种源‘卡脖子’技术攻关,打好种业翻身仗。”平台研发相关负责人说。

太空蔬菜在温室大棚里茁壮生长。 人民网 李博摄

2022年4月16日,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,随三名航天员一起返航的还有一批经历了太空之旅的种子,部分“太空种子”被带到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。航天育种可快速培育出突破性的优良品种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园区入驻企业神舟绿鹏农业科技公司对“太空种子”筛选、淘汰,培育出航天辣椒、太空番茄等上百个新优品种,更多高品质果蔬端上百姓餐桌。

收获甜美果实

播下产业“种子”,收获甜美果实。优质的“京”牌玉米品种推广播种至全国,部分“京”系小麦品种走向世界,以京秋3号白菜、京葫36号西葫芦为代表的蔬菜新品种替代了进口品种,阻击了跨国公司对国内蔬菜种业的冲击。

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。 人民网 李博摄

“于家务乡有1.7万农业人口,产业兴旺农民才能富裕。”陈树立说,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助推作用,使于家务乡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。

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通过吸引主导产业相关科研、生产、加工和流通企业、合作社等入驻,形成了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民”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,相关企业开展适宜规模的集约化生产,促进园区土地流转。

“在园区发展带动下,农民增收渠道拓宽了,他们的经济收入增加了,农民能拿到土地流转费、务工费双收益,园区农民每年人均增收超过万元。”陈树立说。

展望未来,陈树立满怀信心地说:“我们以特色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我相信于家务种业产业未来发展会更好,广大农民也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。”

 
  (责编:李博、高星)